怀疑性认知的六条原则与应用

    214

p83701915.webp

如今这个时代,

“媒介素养”这个词似乎变得愈发重要,

尤其是对于非新闻专业人士来说。

例如,在获取信息的时候,

我们如何去判别它们的真实性和有效性?

在面对信息轰炸的时候,

我们又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,

维持自己的独立思考?

《真相》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一些答案。

—— 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大珂子

怀疑性认知的六条原则

  1. 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?

  2. 信息完整吗?假如不完整,缺少了什么?

  3. 信源是谁/什么?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?

  4. 提供了什么证据?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?

  5. 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?

  6. 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?

这六条原则源自《真相: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》一书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思考和分析信息的框架。下面,我们将结合一则实际新闻报道,来看看如何运用这些原则。

实战案例:生成式AI专利申请新闻分析

让我们以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一则关于生成式AI专利申请的新闻《中国生成式AI专利申请量遥遥领先美国》为例,运用怀疑性认知的六条原则进行分析。

参考消息网7月3日报道 据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网站7月3日报道,中国生成式AI的专利申请数遥遥领先美国。

联合国数据显示,中国在聊天机器人等生成式人工智能(AI)开发方面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遥遥领先其他国家,专利申请数是美国的6倍。

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,从2014年至2023年,有关生成式AI的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激增,总数超过5万件。2023年的申请数占了总申请量的四分之一。其中,中国提交了超过3.8万项关于生成式AI的专利申请,同期美国仅提交6276项,位居第二。

报道说,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分析经理克里斯托弗·哈里森说,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涵盖自动驾驶、文件管理等。

报道还说,名列前茅的申请者包括中国科技企业字节跳动、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,以及研发出ChatGPT的美国公司OpenAI。

1. 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?

这是一则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(AI)技术专利申请情况的新闻报道。报道主要内容是中国在生成式AI专利申请数量上远超美国,并提供了2014年至2023年间的相关数据。

实践启示:在面对任何信息时,首先要清楚地识别信息的类型和主要内容。这有助于我们确定适当的分析方法和重点。

2. 信息完整吗?假如不完整,缺少了什么?

报道提供了关键数据(代表性数据),因此具有说服力,但仍有深入空间:

  • 除中国和美国外,其他国家的具体专利申请数据

  • 专利申请的具体内容和技术细节

  • 各年份的详细申请趋势分析

  • 全球生成式AI技术发展的背景信息

实践启示:识别信息的不完整性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,并激发我们寻找补充信息的动力。

3. 信源是谁/什么?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?

信息来源是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网站,数据引自联合国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。这些都是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机构,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。

实践启示:评估信息源的可靠性是判断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步骤。但即使是权威来源,我们也应保持适度的怀疑态度。

4. 提供了什么证据?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?

报道提供的主要证据是WIPO的专利申请数据,包括总申请量和中美两国的具体数字。然而,报道中并未提及这些数据是如何被检验或核实的。

实践启示:我们应该关注证据的具体内容,并思考如何验证这些证据。对于无法直接验证的信息,可以寻找其他来源进行交叉验证。

5. 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?

虽然报道强调了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的优势,但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解释:

  • 专利申请数量可能受到各国专利制度和申请策略的影响

  • 专利数量不一定直接等同于技术水平

  • 其他国家可能有不同的研发重点或知识产权策略

实践启示: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信息,有助于我们避免片面理解,形成更全面、客观的认识。

6. 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?

这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需求。对于关注科技发展、全球竞争或AI领域的人来说,这些信息很有价值。对普通人而言,它至少提供了了解当前科技发展趋势的一个视角。

实践启示:评估信息对自己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在信息海洋中进行有效筛选,将注意力集中在真正有用的信息上。

结语

通过运用怀疑性认知的六条原则,我们可以更系统、更全面地分析和理解所接触的信息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。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辨别信息的真伪,还能引导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,形成更客观、理性的判断。

消息盒子

# 暂无消息 #

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